对企业盈利来说,什么最重要?即使坚持技术至上、以技术改变社会理念的企业,在与嬗变时代的相持、碰撞与融合中,也有可能陨落。最新数据,截止2016年6月,索尼电视在华市场份额萎缩至2.2%,几近退市边缘。最近几年,一贯技术强悍、被乔布斯视为学习标杆的索尼,不断的裁员,连美国总部大楼都拱手让人……能否“时来运转”,很多人给出了“下下签”。
不止索尼,许多手执技术权杖的“商业恐龙”,在互联网时代的丛林中兜兜转转,找不到出路。他们曾经周身环绕“基业长青”的光环,如今却成为反面教材。
以技术为驱动力的索尼,专注于硬件改进、制造的艺术,并不是在“蒙头大睡”中被后起之秀迎头赶上,也在拼命追赶时代步伐,不断尝试创新。即使饱受争议,也依然站在浪潮之巅,推出了互联网电视和3D电视。然而,看起来抓住趋势的商品,却在市场上遭遇滑铁卢。索尼与谷歌合作的GooleTV操作繁琐、能用3D观赏的节目寥寥、长期观看3D节目会导致疲劳感,都成为索尼产品的致命伤。事实上,大部分用户更希望看到的是“高画质,大画面”的画质,索尼忽略用户需求的转型,遭遇到市场无情的抵制。被互联网时代落下的技术大亨们,各自落寞的路径不同,却有着相同的致命伤——忽略用户需求。不是技术创新不够,而是创新与用户需求、市场出现断层。索尼陷入技术的孤岛不能自拨,透出江河日下的落寞,是否表明技术不再重要?技术在任何时候都是决定技术类企业生死的关键要素,但是否拥有用户思维,会形成天壤云泥的结局。索尼、诺基亚等传统企业“大佬”,因忽略用户需求走上败途。一些“先知先觉”的传统企业,却因为忠实用户需求,而能够在残酷的丛林中从容生存。任正非被贝尔实验室的专家们问及“为什么华为会成功时”,给出的答案是,“因为我们理解了中国的客户需要”。华为的观点是,在产品技术创新上,华为要保持技术领先,但只能是领先竞争对手半步,领先三步就会成为‘先烈’”。曾经陷入盲目创新误区的华为,也曾创造出他们认为的好东西反复向客户演示,却导致自己一度在下一代交换机的市场中出局。被市场冷遇后,华为及时调整思路才有机会迎头赶上,坐上世界第一交换机的交椅。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认识到用户需求的重要性,一些行业领跑者也能放下身段,自我变革。互联网带给传统企业的不是颠覆,而是改善。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对接,将产生长尾效应、免费效应、迭代效应和社交效应。在互联网时代,传统行业链条上的研发、生产、物流、市场、销售、售后等环节都要顺势而变。技术是否绝对顶尖,能否领跑全世界,并非“赛点”,重要的是能否精准洞见技术的趋势,而预测技术趋势的依据就是用户,尤其是大多数用户的需求。用户,才是黑暗里真正的提灯夜行之人,将你引至机会暗涌的互联网时代大门之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