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现实管理中,制度和人情的边界有时比较模糊,什么时候可以讲人情,什么时候该讲制度。
全靠制度,会被员工讲没人情味,可人情味儿讲多了,制度自然也就失了威严,不再被人所接受和遵守。管理中,我们是应该重制度,还是重人情?
制度是为了保证公司可以正常运营,而人情则是企业文化的另一种体现 。老枪认为,在大是大非面前,一定要讲制度,讲原则。对于一些小事,在不违背职业道德的基础上,可以做出一些小的调整。
如果一个制度,在执行过程中,经常性会遇到特殊问题,或是要特别处理的,那就要从制度设计层面考虑,是否有不妥当的地方。
制度是管理的手段,但不是管制的手段,一字之差,但却有着很大的不同。管理是要员工接受并遵守,但管制却是强制性的,如果制度是强制性的,缺乏共通和认可,是执行不好的,即使是执行了,也只是表面遵守,并不能取得真正的管理目的。
好的企业,一定有一套好的制度。在制度执行中,要特别注意,绝不能因人而异,也不能打折扣,即便是老板也不可以。另外,在制度的拟定中,一定关注的是普遍现象,针对某一特殊情况或是特定情形制定制度,有可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,制约员工创造性。
记得我小学的班主任是这样形容我们的,“就不能给你们放宽,给你们一道缝,你们就能扒出一个门”,当年觉得是个笑话,做了管理者之后,才对这番话有了深刻的理解。
制度不是为了卡住谁,在诸如迟到,请假等情况给员工一点点的宽容,会让他们感到被关爱,尽而更自觉地去遵守制度。就好象有的公司规定每月可以有一天无理由事假,无论你什么原因,只要你不愿意上班,只要跟部门经理说一声,你就可以不来。现实是,很少会有人请这一天假,但有这一天假,却人员工感到轻松和自在。
有的时候小小的宽容,展现的是人性化,给员工一份小的惊喜,他们才会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,工作也会更主动和积极,主人翁意识也会更强,因为他们知道公司是信任他们的,相信他们可以调节好自己的节奏和情绪,会以公司利益为重。
一个只会按制度办事的公司,会缺少活力。制度是行为的标准,有不代表着可以遵守,只有认同才可能保证制度的遵守。